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(fā)現,7月開始,不少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開始迅速回落。之前高達6%的銀行理財產品瞬間銷聲匿跡,取而代之的是再度回歸到4—5%左右的收益率。以三個月10萬元的理財產品來算,收益少了近500元。
產品募集期限縮短
據金融界監(jiān)測統(tǒng)計,7月初發(fā)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限較6月份有所縮短。7月1日發(fā)行的理財產品募集期限大部分在1~3個工作日,較6月份縮短了2個工作日左右。銀行月初發(fā)行的理財產品,比月末發(fā)行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低,這已經是慣例。且今年6月的情況有些特殊,資金異常緊張,7月初發(fā)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肯定會有所回落。
相關數據顯示也顯示,上周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發(fā)行數為232款,較6月最后一周減少了21款,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.72%,較上期報告下滑39個基點。
“本輪銀行理財收益率上揚的原因除了節(jié)點因素以外,資金面意外緊張是最根本的動力”專業(yè)理財人士表示。
高收益產品兌付引擔憂
在剛剛過去的六月份最后一周,銀行理財產品也經歷了年中節(jié)點前最后的一輪搏殺。為了在最后的時刻更多地招攬資金,商業(yè)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手法各出奇招。由于近期商業(yè)銀行普遍缺乏資金,資金的價碼水漲船高,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較高。此前,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此前發(fā)布報告稱,6月末的最后10天,中國銀行業(yè)將有超過1.5萬億元理財產品到期。而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是否能按時履約心存擔憂。
統(tǒng)計顯示,6月末有1206款產品到期,其中有153款產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,只有兩款產品到期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,只實現了較低收益率。其余公布的產品均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。7月第一周,普益財富統(tǒng)計顯示,有777款產品到期,其中有183款產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,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均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。到期收益率達到5.00%及以上的產品共有18款,幾乎都是人民幣理財產品。
事實上,不少投資人擔心,“錢荒”催生出來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可兌性是否安全?銀行理財師分析指出,從中長期來看,資金的流動性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。“最近的理財產品多是中短期的,預計7月以后銀行的資金就不會這么緊了,因此大多數理財產品的兌付不會有問題?!便y行理財師對記者表示。
那么消費者如何投資才更合理呢?銀行專業(yè)人士建議用戶可多研究理財產品的說明書,弄清楚其資金投向,問清風險所在。如果預期收益率相差無幾,保本型的理財產品更安全。而高收益的結構性產品,該類型產品往往跟股票、匯率、黃金、利率等掛鉤,因此波動性較大,風險也相應會加大,對投資者專業(yè)性要求較高,需要投資者具備一定的投資經驗和專業(yè)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