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對于信用卡的初始概念是消費工具。很多人對于信用卡的初始概念是消費工具。
想象一下,我們帶貴賓去餐廳。如果現(xiàn)金結(jié)賬,可能會讓人覺得土氣;用支付寶微信,說不上來哪里不對但感覺會low一些。
但如果我們拿出了一張看起來很高級的信用卡,然后輕輕吐出來幾個字:刷卡,沒密碼。一瞬間逼格上來了,有木有?
但現(xiàn)實是什么呢。我入坑之后基本沒有這樣秀操作的機會。消費,還款,搶兌,提額……玩卡的復(fù)雜程度代替了原始的優(yōu)越感。信用卡因此而異化了。(扯得有點遠)
大家都是根據(jù)什么評判一張卡的好與壞呢?遇到新手小白向你咨詢的時候,你又是怎樣給他建議的呢?
關(guān)于年費
剛性年費卡?我給你講你你別辦,傻子才會辦的。
5000額度就要騙我交年費?不可能嘛。
年費不是剛性繳納,但要用積分換,太麻煩算了。
年費不能終免?我覺得還是銷了比較好。
不收年費算什么高端卡?沒檔次不辦!
連酒店和接送機都沒有,誰給你的勇氣收年費?
關(guān)于權(quán)益和羊毛
這些權(quán)益我看不懂也用不上,感覺不值,所以不辦。
需要消費達標(biāo)/需要搶兌/需要抽獎才能獲取權(quán)益,雞賊!
沒有返現(xiàn)和延誤險,沒薅頭。
只能用來喝星巴克,不算高端卡。
連星巴克優(yōu)惠都沒有,那能算卡嗎?
積分不能換里程。
積分居然只能換里程,我平常又不出門!
關(guān)于額度和門檻
才給了我5萬額度,渣卡。
萬年不提的辣雞!30萬額度都不夠我買包的!
額度太高,帶在身上不安全,其實我也用不上那么多額度……
體制內(nèi)/高收入才能辦理,一點都不親民。
門檻那么低,是個人就能辦,連卡妞都有,真low!
秒拒我7次,肯定不是什么正經(jīng)銀行。
搬磚200萬才能辦,你憑什么?
搬磚都不給我批,你又憑什么?信不信我告你?
關(guān)于其他
卡面太丑,拿不出手!
大芯片太丑!
連芯片都沒有,不知道這樣不安全嗎?
我就是不喜歡招行的卡,怎樣?
其實一張卡的好與壞,真的不是這樣草率定義的。
就像生活中有各種類型的女生,也有各式各樣的包包。
有人告訴你這個姑娘特別好,你得趕緊抓住機會。但你要考慮的是,首先這個妹子得看的上我,其次要適合我。
妹子買包的心里活動也是如此,1適合我,2買得起。
希望大家不要用好與不好,而是用適合哪一類人群來定義一張卡。
比如今年開始火起來的建行大山白,這是一張很均衡的高端權(quán)益卡,適合卡不多的高端人群,搭配MUSE卡/車主卡/航司聯(lián)名卡基本就能滿足個性化的羊毛需求了。
比如浦發(fā)AE白,雖然權(quán)益一再縮水,卻依然適合那些追求額度,有一些商旅需求,但是無法達標(biāo)超白的卡友。
比如我們一直團辦的渣打臻程,主打的就是高性價比,有磚相對好批,相對容易出高額度。
民生就是為了額度玩家準(zhǔn)備的,你單純用權(quán)益和羊毛去評判就很片面;廣發(fā)中信就是專注羊毛,但你能說它在權(quán)益和額度上沒有可取之處么。
所以回到選卡這個話題,如何挑選信用卡?
答案是:在你的需求和能力范圍之內(nèi)進行最優(yōu)配置。
如果一個人的需求是日常消費優(yōu)惠或者集齊各家銀行的信用卡,那就更不用考慮什么權(quán)益和羊毛了,規(guī)劃好申請順序就可以了。但是很少有人會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。
需求是高端權(quán)益和高端卡,不僅要想好申請哪些卡,是否滿足辦理條件,還要規(guī)劃申請順序,避免因為申請先后錯誤造成悲劇。
需求是額度,專注一套高額卡的完整思路,這其中資料優(yōu)化和辦理策略都是不可少的,還要對年費脫敏,要對各家卡都有所了解。
至于某張卡好與不好,需要在你的整個辦卡進程中處于正確的位置,然后再去考慮是否適合你,是否辦的下。